不同使用性質空間有其自身的基本形態和組合方式,在遵從規律的基礎上,將不同功能進行逐一梳理和重構,建筑的生成,不是來自于形式設計,而是來自于邏輯控制,不同形體和空間,也就自然而然。我們所做的,就是合理連接。
基地內由一棟層高為60米的集合式科研樓、五棟層高為18米的創新科研工坊和科研孵化器樓、一棟層高為20米的附屬配套樓和一條連接所有建筑的“社交環”組成。
“社交環”聯系了相鄰棟與棟的單體建筑,使基地內的各棟單體建筑在交通聯系上和使用功能上聯結成一體,正是這條連接所有建筑的“社交環”,解決了建筑中的豎向交通問題,有效的串聯起基地內的所有建筑,由于它介于人工與自然、安全與危險、熟悉與陌生之間,可以同時滿足不同需求。在空間塑造的時候,它可以是散座咖啡館、科研展覽、自行車道…,我們以休息、停留、交談、運動等活動為目標,創造不同功用、不同形態與感觀體驗的空間,各種信息在不同場所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自由傳遞。